举子被授予的官职还大过进士科,明经科的?这样一来,不就是等于颠覆了科举的传统吗!
不过制科不是常开科目,才没有引起更大的问题。不然的话,愤怒的举子们可能连贡院都掀翻了。凭什么我们寒窗苦读十数载圣贤书,竟比不过一些“旁门左道”?文人闹起事来,可不比寻常。虽不至于出人命,可朝廷会因此失了人心。人心是最根本的资源,毕竟辽国那边也是有科举的,高丽那边也是有科举的。要是丢了正统的地位,这些人才一怒之下投了敌国,那乐子就大了。
陆承启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授予的官职,一般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有一定职权,但不是什么县令啊、通判啊之类的职官,也在举子们的接受范围内。文人是要优待,但不能放任。陆承启觉得,在这个朝代做官真是太幸福了,先前连个监督都没有,想贪多少贪多少,只要打点到位,雨露均沾,共同瓜分,就不虞会被人揭穿,官官相护就是如此来的。而且不用做事,政务什么的,手下的小吏做完了。他们每天就是去衙门点个卯,露了脸,训斥几句话,就可以回家翘着二郎腿,数着贪来的钱财,搂着妾侍,花天酒地了。真个是拿皇帝来换,都不换!笑话,做皇帝起早摸黑的,还要操心国家大事,哪里有他们做官来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