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就是一年。期间多是说报纸上的趣闻和三国故事为主,毕竟这报纸可是新鲜玩意,长安城里的报馆又如同雨后春笋般涌起,每日里可说的事情不少。
樊楼花了大价钱请霍四来,果然客人也比先前多了。除却霍四的工钱,樊楼净赚不少。如此双赢的事情,双方都乐得合作。霍四虽说有固定工钱,可是书说得好,客人也有打赏,甚至结算下来,比工钱还高。
霍四这块“说三分”的金字招牌,很多酒楼都想挖他过去。樊楼给霍四的工钱,一个月比一个月高,霍四才安心地在樊楼扎下根来。
今天又不是沐休,打赏的金主都没来,来的都是些熟客,霍四微微有点失望。但这场评话,是樊楼掌柜的要他说的,他也不好拒绝。毕竟有什么广告,够得上《大顺民报》的头条?樊楼掌柜的不愧是精明的商人,一下子就嗅到了商机,虽然这大顺民报上并不是讲樊楼的事,可好歹也沾了边。
原来,《大顺民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头条。在樊楼旁边的品茗轩,也有好些年头了。前几年,一位姓李的士人与朋友在此店饮茶,匆促之间,将一个装有几十两黄金的钱袋遗落在桌子上走了。数年之后,李某再次来到这个茶馆,与同行的朋友提起这桩往事。店主听见,立即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