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自己生不逢时,还是说胡瑗生不逢时。不过想来,是说胡瑗多一些吧?
陆承启感慨了一番后,才兴致缺缺地问道:“除了安定先生外,文卿可知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用重任来形容蒙学,并不为过。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授业解惑好理解,传授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技巧和疑难问题。但是传道,就有待商榷了。道,有人说是指儒家之道,但陆承启认为,韩愈是在说做人之道。一个人学问再高,不会做人也是白搭。所以陆承启要找的人,必定是德才兼备的,最好正直得来,又会讲课的那种。
其实陆承启是有一个人选挺符合的,就是御史中丞李然。只可惜这个李然,正直是正直了,才学也不错,就是太过严厉。虽说严师出高徒,可不懂得怎么教,是个硬伤。万一教出来的弟子都像李然一样是个死脑筋,那比埋没人才更可怕。
文彦博思虑了良久,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臣举荐孙觉孙莘老。”
陆承启知道,这时候说人名,很喜欢先说名再说字。想来这人名叫孙觉,字莘老。只不过陆承启“孤陋寡闻”,从未听过此人的名声。“此人……有何才德?”
文彦博见小皇帝如此一问,便知道小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