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真真切切是雪,不一会,便把整个大顺皇宫的墨绿瓦片染成了白色。
“不知道大理那边谈成这么样了?要是不妥协,直接把他们打趴下,再开采铜矿算了……”
这时候因为大顺产铜量不足,所以铜钱很贵,甚至抵得上银子。但这不代表大顺就缺铜了,只是这时候一些铜矿尚未找到开采罢了。就拿滇地来说,后世都知道,滇地铜矿几乎遍地都是,但富矿不多。陆承启也不打算一直用铜本位,他要从铜本位过渡到银本位,再到金本位,最后实行信用货币。这是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的,不然的话,以这时候这么脆弱的经济,肯定是崩溃的结局。
其实不仅仅是滇地,黔地也有大顺开采的铜矿。只是黔地开采既久,矿巷日深,转运不易,排水费工,成本大增。一般的矿只好夏秋停采,或以淹没报废,即所谓“碉老”。加以“山荒”,燃料匮乏。这时炼铜全用柴炭,精炼还需用松炭,每百斤铜需炭一千斤以上。要是林木减少,炭价高昂。最后,富矿愈少,需炭愈多,就更难供应了。
为什么要推行种树的政策,为的就是这样。在这时,烧炭也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只是烧炭人只懂砍伐树木,时日一久,多少树木够砍伐的?更别说日后冶铁、冶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