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在别国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的精光,只得奉国降齐。
当然,在陆承启看来,管仲的经济战有点粗糙,但点子不怕旧,管用就行。陆承启只要照葫芦画瓢,高价收购高丽的人参,自然会使高丽百姓弃田去采参,再派人去高丽大肆高价采购粮食,然后等到高丽发生饥荒了,就出兵高丽。如此一来,不战而屈人之兵,高丽自然举国投降。
这一招,陆承启已经用过,但只是稍稍警告一番高丽而已,没有真的把高丽打死。饶是如此,高丽都大伤元气,现在连女真人都打不过了。
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陆承启的眼光超前太多了。另一个平行时空的宋朝,坐拥宝山而不自知,白白浪费了称霸亚洲大陆的机会。若是当时有个能臣,有个明君,用此计算计辽国,辽国能不能撑得住五十年都难说,还用打生打死么?
当然,别说宋朝内部斗争矛盾重重,就是大顺的内部,也不见有多和谐。不过大顺怎么也比宋朝好一点,起码长安的位置易守难攻,比一马平川的汴梁好多了。再加上北宋承平日久,已经忘记了居安思危的古训,被闪电般灭国,也是咎由自取。再加上北宋的党争,内耗了元气,禁军又孱弱,才有那靖康耻,臣子恨。到了南宋,本来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