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多样,有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器具,都是官司给支官钱措置,一一俱备。除了这些常规的器具之外,还有云梯,以大木为床,下面有六个轮子,上面立着俩乘梯子,各长丈余,中间是转轴,可以用于高层建筑的救火;唧筒是用长竹,下面开窍,以棉絮裹着水杆,一抽取水来,便能喷出,就好像后世的喷筒一样。还有水囊,是用牛马杂畜皮浑脱为袋,贮水三四石,用一丈长的大竹去掉节缚放在袋口。如果火烧到了楼棚,就用潜火兵三五人持着竹竿,调转袋口,向火源处用水浇灭。
晋阳城是一座大城,自然会有这样的潜火兵,发现得早,灭火也是正常的。
火势扑灭后,却没有人发现,原先隔着两条街,被朝廷封了的王府,居然潜入了好些人。借助着潜火兵救火的声音,乒乒乓乓一阵鼓弄,然后便扬长而去。守在王府门前的衙役,不知何时跑去看热闹了,自然不知道王府内发生了什么事。
几日后,监察司内部论调,晋阳城监察士回京述职,一切如常。
里面究竟隐藏了什么猫腻,已经在夏日夜里的一场大火给焚毁了,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长安城中,陆承启也总算舍得暂时丢开了繁忙的政务,几乎全由内阁票拟,自己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