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朕想着要怎么教他……唉,成人不易,要做一个储君更难。如果是个痴儿,不食五谷,不辨好坏,不分是非,朕如何安心交付江山?”
这句话一出,也不难理解陆承启现在矛盾的心情了。都说三岁看老,透过一个三岁儿童的行为举止便可以感受到这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深刻的说,一个人现在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的一生。换句话说,三岁左右的教育,非常重要。
可在这皇宫之中,权力勾心斗角,冷血无情的事迹比比皆是。若是自小看到大,再好的璞玉,也雕琢不成器皿。就好似周芷若一般,虽说没有太过宠儿子,但慈母的本质,又怎么可能轻易改变?慈母多败儿,古人诚不我欺。
再加上陆承启政务繁忙,就是想抽出点时间教导,也指不定会教出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来。想想英明如同朱元璋,还不是教出一个迂腐得可笑的孙子建文帝?反倒是跟着他打下江山的四子朱棣,明显更胜一筹。
艰苦的环境,是磨练人的最佳场所。如果一出生就是安逸得不像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了什么事有父母兜着,长大之后,肯定经受不住挫折。普通百姓犹自可,可他要是一国之君,那整个国家就完蛋了。看看北宋徽钦二帝,典型的欺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