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日益窘迫,若非陆承启给它来了剂强心针,恐怕早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
当《大顺民报》开始为百姓说话的时候,报纸的销量根本不用愁。
三日之内,通过快马、船运,这期《大顺民报》传遍了整个黄河、长江流域。再有五六日,便是边境都能收到了。
一时间,民间反响激烈,更有激进学子,欲敲登闻鼓,请皇上定夺,如何处置这些奸商。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些学子大多是商贾之后,不过是为自己产业鸣不平而已。这也是他们刚刚步入“士”这个阶段,还没有从“士”步入到“官”。如果他们和“官”同一阶级,他们就不会如此了。
说白了,这不过是阶级矛盾罢了。
屁股所在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这期《大顺民报》一出,乐了百姓,愁了奸商,但江、淮、荆、浙发运使蔡京更愁。
《大顺民报》点名道姓的批评,让蔡京焦头烂额。不错,他利用职务之便,假公济私,说是发运使,其实是暗中夹带自家粮食装船,一路运到长安,省了不少运费。不仅如此,他家又是官商,还不用交税,米价可想而知比正常水平低上多少。
别人一斗米一百二十文钱,还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