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又被衙役拉起来,把一份供书递到他面前:“做官的,应当识字吧?签了吧!”
蔡京扫了一眼,咦,似乎没说怎么判他。
“难道苏子瞻有意放我一马?”
蔡京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颤巍巍地提起毛笔,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蔡京,你且回天牢候着,至于怎么判决,本官还得向陛下面奏!”
苏轼的话,坐实了蔡京的猜测。若是按律法,蔡京肯定被罢官了,家产也要充公。但听这话,似乎皇上并不准备重判他。这也是人治的弊端,量刑轻重,完全靠的是一句话。说你有罪,你得认;认为要量刑过重,你也只能承受下来。若是量刑过轻,你得回家烧高香。
想通了这一点,蔡京不禁又继续想了:“整个大顺,不止我一个这样的官商。别的官商,或多或少有些缺斤短两,以权谋私。是了,是了,皇上这是要杀鸡儆猴,拿我做个典型!”
蔡京不蠢,一下就想通了这一点。
他现在的性命,完全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了。如果那些官商不知情趣,不懂上奏自请罪状的话,恐怕抄家流放也在所难免。万一皇上发了狠,将他们人头一个个砍了下来,百姓也不会觉得量刑过重。毕竟这些年来,他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