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院长的角度来说,他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一生都在创作油画。
他的创作轨迹同样也能说明他在不断追求改变。
从赖以成名的超写实具象画法,到后来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抽象演变,虽然再也没达到他曾经最高的高度。
但这仿佛就是在印证万长生说的那种当绘画被照片抢走了一部分功能以后的走向。
八十年代是相机逐渐走进家庭的开端,新世纪以后则是手机镜头变成人手一个的习以为常。
正是在这些节点上,写实作品已经很难引起观众共鸣,除了极少这几位竞聘的教授领导,你到底觉得谁更合适呢。”
万长生像个提前看了答案的作弊者,坚定不移:“我不发表任何意见,我还是个学生,学生的态度就是专注于学习创作,上个学期因为电影的事情,我耽误了很多创作,这个学期我要收拾心情,毕竟再好的想法,那也要一步步去完成,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然也清楚院领导会支持我们这样的努力,谁来都一样。”
老院长笑:“你呀,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该滑头的时候一点不掩饰,我一直担心你过多的把重心放在社会事务上,耽误创作,现在看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