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除了问题,大不了落帆呗……
上缘斜桁帆的制造是很简单的,有马林的理论指导,找几个工匠,打造一批连接桅杆和驶风杆、上缘斜桁以及船帆的铜环就可以了。之所以用铜环而不是铁环,自然是因为铜不怕水。
造好之后,马林就安排工匠们把粗铜环和驶风杆及上缘斜桁连接好,并把铜环和船帆连接上。然后,先把套着驶风杆的粗铜环从后桅杆顶部套下去,再套上连接着船帆的一连串的细铜环。接着,再套上连接上缘斜桁的粗铜环。不过,在套上缘斜桁之前,工匠们还在驶风杆上,安装了一个垂直向上的导轨。而连接上缘斜桁的铜环有两个,粗铜环套住桅杆,而细铜环则套住导轨……
最后,在上缘斜桁上方,有套上了一个三角帆。三角帆靠近桅杆的部位,一样有一串细铜环。而顶部的铜环,则通过绳索,和桅杆顶部的一个滑轮连接,方便水手在下面升帆,就像升国旗那样。
……
但等到给250武装商船的后桅杆安上上缘斜桁帆,并进行出海测试的时候,马林才发现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时代还没有像方向盘那样的舵轮……
在马林的印象里,大航海时的帆船,都是由船长指挥着几个水手,在那扳动舵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