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针对大明朝以文御武的缺点了。文人监军,往往会对主将用兵指手画脚,让主将带着镣铐跳舞,非常被动。不过,王鏊的这个好策略,只是被一时采纳。后来,又被文官集团给推翻了。毕竟,“为官一任,推翻前任(的主张)”是华夏官场的传统……
而严法令、恤边民、广招募、用间、分兵、出奇等策略,也都是很有眼光的策略。当然,还是那个问题——“为官一任,推翻前任(的主张)”……好政策没有连贯性,再好也白搭……
只是,王鏊现在虽然是内阁三辅臣之一,算是大佬,可却是三位大佬中地位最低的,没啥话语权……
为啥?因为年前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刘健和谢迁辞职事件……
刘健本是大明王朝的首府,谢迁也是内阁大臣之一。在弘治朝后期,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组成了弘治王朝的“铁三角”——李(东阳)公谋、刘(健)公断,谢(迁)公尤侃侃……
这话的意思 是,李东阳善谋,刘健擅断,谢迁……嘴炮一流……
谢迁这个嘴炮且不去管,李公谋和刘公断就比较重要了。这有些类似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的房谋杜断。有这样的内阁大臣,加上弘治帝比较善于接纳大臣的建议,弘治朝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