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好,别人能看不出?而且,这个时代,没有那么标准统一的银币啊。毕竟,是手工打造出来的,误差很大。
还有就是,假银币的密度控制得不好。因为,镍和铜的密度都是8.9克每立方厘米。二者混合,密度自然也还是8.9克每立方厘米。可是,银和铜的合金不同。银的密度是10.53克每立方厘米,显然高于铜和镍。想要制造出真假难辨的假银币,不但要做到外表像,而且大小和密度也必须差不多。毕竟,这个年代,有一种很简单的辨别银币真假的手段——比较法……
有经验的人只要把两个银币对比一下,然后用简单的天平称量一下就知道。只要以一枚真银币作为参考,另一枚银币通过称量和对比就能看出来。
但正是因为这种手段简单落后,才给了马林操作的空间——只要密度和外观差不多,这个时代的人很难看出来。
事实上,之前马林就做过一种铅、锌和铜的假币。但那种假币的问题很大,为何?因为锌的密度只有7.14克每立方厘米。想要造出逼真的假银币,就必须多加铅,以填补密度差异。
可问题在于,如果铅加多了,时间久了,“银币”外表就会发黑。发黑后,都可以拿这种假银币当铅笔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