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反驳了。毕竟,儒家王朝,对祥瑞还是很看重的。有祥瑞,才能显示他们这些朝中大臣存在的合理啊。
于是,众臣商议,由礼部主客司派遣一名员外郎(相当于副司长),带队前往天津卫大沽口,负责接待马林这个番邦国主。同时,迎回祥瑞玄龟。
不过,在给马林定级别上,朝臣又各执己见,起了争执。按照惯例,朝鲜、日本、琉球等藩属国,地位等同郡王,蒙古各部不确定。但实际情况是,朝廷承认他们地位等同郡王,可到了明朝这边,上朝或者宴会时,藩王却是站在或坐在(宴会时)大明朝的侯、伯之下的。
这主要是表明了大明的尊贵,看,你个外藩国主,地位也在我大明的侯伯之下。但除了位次较低,他们的级别却不低。比如,他们并不需要向明朝的侯伯行礼,只需要向皇帝、太子、亲王先行礼。而且,他们向亲王行四礼,亲王则需要还二礼。至于郡王侯伯,则是互相行礼。按理他们的级别是超过侯伯的,但明朝自认高人一等,侯伯的地位也不亚于藩国君主。而且,虽然藩王和君王是互相行礼,但一般是藩王先行礼的。
……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马林的级别该怎么算……
如果马林自称国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