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叫马林战车了。
独轮战车的前端,有四根尖锐的长矛。如果车后的两脚架底端削尖了,并扎在地里的话,就会和车轮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此时,若是敌人冲上来,等于硬生生撞在车头的矛尖上。就算是骑兵,也难免被刺成烤肉串。
而且,在不打仗的时候,独轮战车的前端的四根长矛,也可以卸下来,竖着插在车架侧边。此时,独轮战车就成了普通的独轮车,可以担任物资运送的任务。
马林对独轮车情有独钟,因为,独轮车运输物资,可以无视大部分地形。就连坡度不高的山地,独轮车也可以轻松通行,为大军运输物资。
而且,北海国的独轮车,是马林搞的中式独轮车。也就是重心在中间的独轮车,比欧洲本土的中心在前端的独轮车装货量多一倍以上,可达到五六百磅的载货量,属于非常好的单人运输工具。而马林之所以这么重视独轮车,和陈老总说的那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有莫大的关系。
此外,马林在学习了俞大猷独轮战车技术后发现——只要对独轮车进行简单的改装,就可以使独轮车同时担负起运输和战斗的任务。
比如,现在北海国军中,就有上万辆中式独轮车。而这些独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