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进膛线里的,很难清理。而且,还有挂铅的危险。
马林记得,在老美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军的线膛枪,平均射击100发后,就要集中清理一遍。否则,膛线被堵死,容易引起炸膛。就算是使用19世纪中期杂质最少的黑火药作为枪弹发射药,每隔250发子弹的射击后,也必须对枪管进行一次大清理。不然,炸膛的话,可能会被炸残……而南北战争时期的医学水平……嘿嘿,腿部中弹就锯腿,胳膊中弹就锯掉胳膊……而且,还是理发师操刀……
早期的马克沁机枪,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一直无法推广。马克沁机枪平均每分钟能射击600发子弹每分钟,可黑火药时代,每隔250发子弹就要清理一次枪管。也就是说,马克沁机枪只能打25秒,就需要停下射击,对枪管进行一次大清理……这不扯淡么?
所以,马克沁虽然在1883年就设计出了机枪,可一直到了无烟火药普及后,才算真正有实用效果。
什么?你说加特林机枪南北战争时就出现了?拜托,那是多管机枪,一挺机枪有七八根枪管,且一开始射速只有200发每分钟。就算射击了1分钟,平均每根枪管才射击了二三十发子弹,完全来得及清理枪管。
所以说,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