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浅井的产量是不高的,满足不了煤油灯的巨大需求。所以,在早期,煤油灯的应用其实不会很广。当然,等到北海国培养出几代机械工程师了,技术逐步成熟了,才能打出更深的油井,得到更多的石油。
实际上,以马林的记忆,前世老马家买的那台12匹的常柴的手扶拖拉机也能找工匠复制出来了。毕竟,现在硫化橡胶已经有了,只要花点时间,让工匠们全力以赴,还是能复制出那个单缸柴油机的。最多,就是因为技术粗糙,导致机器经常出问题而已,就像目前的仿瓦特蒸汽机那样。
但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主要还是柴油供应问题。以加利西亚油田每天才一桶的石油产量,提炼出来的柴油,最多供一台手扶拖拉机跑一天。这还是按照30%的最高柴油提炼比例来算的。但以马林手工作坊级的技术,能提炼出20%就不错了。
就算一胎手扶拖拉机每天只开8小时,最多也就可以供应两三台拖拉机用的。如此一来,这能改变啥?两三台单缸柴油机的供应能力……好吧,还是有用的,至少,可以积攒技术……
于是,马林开始组织大批工匠,开始复制前世他们家那台经常出毛病的12匹的手扶拖拉机……
马林为什么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