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他们派去美洲打土著,或者派去日本打倭寇……总之,有的是升级的机会……
……
这是马林对士官的定义——有文化的高级大头兵……
士官学校和普通学校很不一样,士官学校的学生,并非全日制,而是利用农忙时间上课的。一旦农忙开始,所有士官学校的学生都要回家帮忙。也就是说,士官学校的学生,并不是专职的学生,而是必须兼顾劳动。毕竟,这些小学毕业的被淘汰者们,也有十三四岁了。在这个年代,可以担当家中重要的劳动力了。
只有在农闲时分,马林才会把他们召集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等到这些孩子成年后,就可以成长为高素质的基层士官。一旦军队基层小军官都是有文化的高素质士官,那么,马林的北海国军队,就能蜕变成普鲁士军队那样的强大军队。
在马林看来,军队的战斗力,和基层军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德意志军队强过法国军队,就是因为德国的普鲁士式教育的给力。普鲁士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全民义务教育的国家,但其目的,很大程度上却是为了提高军队将士的素质。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法国。法国的高级军官们,固然受过高等教育,风度翩翩。但法国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