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就成了南京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东西。
一时间,十二文一块的肥皂,甚至卖得“洛阳纸贵”,不少店,居然平空涨起了三文钱来,足足卖到十五文。
可即便是如此,也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天气渐暖。
这从天上刮着的风,也不见了清凉,天气终于暖和起来,秦淮河畔的垂柳,也全是一片绿色。于秦淮河畔,士子们的身影越来越多,他们呼朋唤友的出城踏青,当然,踏青时必定会带上秦淮河画舫中的歌妓。
不过,大多寻常百姓,倒没有这种闲情逸致,他们大都要为生计奔波,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士子,那里知道寻常人家的辛苦。
街分静攘、巷分贫富。这巷子窄小的地方,住的往往都是贫民百姓,至于富人家的巷子,则是能过车走马的大路。两尺多宽的小巷,阳光难入,潮湿的墙壁上长满了绿色的藓苔,这些阴暗潮湿的小巷,两侧就是南京城内大多数平头百姓的住所。
正午时分,阳光终于阴暗的小巷,也就是这时候,这巷子里才能见着点光亮。在巷口,年迈的老人坐有小竹椅上,依在巷口的墙角,享受着春日的温暖,看似打着盹的老人,偶尔会睁开眼睛,冲着过来的行人打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