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备,身无甲胄,手无兵刃,被唐军大杀四方。
高句丽炸营,士兵逃窜,又中了薛仁贵的埋伏。敌营三万人,或俘或亡,逃跑的不过三百。
李恪心中一定,名将还是名将,没有因外他的到来,让这些名将变成杂兵。
第二天,苏烈拔营,李恪跟随前行,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多余。
有李恪在,苏烈很多命令都要请示李恪,苏烈权威始终不能贯彻,可若不请示,又会伤李恪的权威。
大军前行,半日时间,到达前线交锋的地方,薛仁贵和裴行俭已经准备好酒肉等候。
苏烈没有着急吃饭,而是让薛仁贵和裴行俭复盘战斗过程。
李恪在一边听了一阵,与昨晚传信兵说的大差不差,只不过详细了一点。
三人围着一张简易的地图讨论,简直让李恪怀疑人身。
许久,三人讨论完毕,请李恪一听进餐。
饭毕,李恪寻问苏烈对高句丽的看法,苏烈相当自信,从被俘虏的敌方将领得到的情报来看,高句丽的士兵大多数都是临时征召,精锐并不多。
如此一来,李恪也就放心了,他放手兵权,让苏烈自由发挥。
李恪离开军队架云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