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铜锅里那油而不腻,粘却颗颗独立的米饭和香喷喷焦黄焦黄的洋芋。几人纷纷拿起碗,在熟与糊之间找到最引人的香气和味道。
洋芋焖饭原本只不过是一道上不了台面的“贫民菜”,说他是贫民菜,是因为他的用料和制作方式实在是太平常,太简单,太贫民化了。
滇中农村里的人上山下地干农活,有些路途遥远没时间回家去做饭了,就带上只锅和必不可少的米、油、盐,至于当菜用的配料就看家里有什么了。农村里有的蚕豆、豌豆、花菜、洋芋(土豆)都行,当然了,最常见的洋芋也最便于携带。
带上这些东西一起出门下地。差不多该吃饭的时候,在田间地头弄几个石头或大土块做个简单的灶。把锅架上,淘洗好的米、剥去皮的洋芋切成块混和在一起,加上适量的盐和油一起焖,水干饭熟就成,非常典型的农家饭。
然而,经过铜锅的焖制,此时的洋芋在祁景焘他们尝来却如此可口。当然,这米饭还得趁热吃,热腾腾的米饭,会让食客们在香味四起的碗边品尝松软可口的美味。
配上那些简单腌制的咸菜,还有那蘸水调料,那股热气还不时地增加食客吃饭的热情,让食客们能够尽享美食带来的满足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