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气,逆气旋去而真气受损者,气本不实也。再若素多忧郁恐思 而气怯气陷者,其虚尤可知也。若以此类而用行气开滞等剂,则误矣。”
气厥亦称中气。
《证治要诀·厥》:“气厥,即中气。”
《丹溪心法·厥》:“气厥者,与中风相似,何以别之?风中身温,气中身冷。以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如有痰,以四七汤、导痰汤服之。”二是病理名词,指气逆。
厥证之一,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
厥证又称为厥病。
轻者移时苏醒,醒后仅有头昏、乏力、口干之感,而无偏瘫、失语、口眼斜等后遗症;重者厥逆时间较长,甚则一厥不复,由厥而脱,乃至死亡。
气厥为厥证之一,气盛之人骤然恼怒,气机上逆,壅塞清窍,阴阳不接,脑失所养,发为气厥实证;元气虚衰,忽遭恐吓,或紧张恐惧,或剧烈疼痛,以致气机下陷;或劳力汗脱,阳气消乏,致阴阳不接,神 明失养,发为气厥虚证。
第二种,指气逆。
《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