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前,玉兰去看过那一片地,现在还有一些荒芜,周边稀稀拉拉住着几户人家。不过玉兰知道,用不了几年,这一片区就会热闹起来,周边工厂林立,很多农村进城务工的人纷纷在这一片区建起民房。最早建了民房的人都成了包租公,光靠收房租就可以过得很滋润。
玉兰当时就拍板定了下来,办手续的事情全都交给了蓝成林。他是地头蛇,门路又广,手续很快批了下来。
手续完备以后,蓝成林又找了本地的几个施工队,日夜赶工,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总算把厂房建好了。
厂房大小约有一千多方,建了三层。一楼是加工区域,按照工序做了简单的隔断,各种设备已经齐备;二楼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设计室和管理办公室,办公用具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换过来的,花费不多。另一部分是成品展区;三楼作为是职工宿舍使用,宿舍里安放两架高低床,每个房间可以住4个人,初期足够工人居住。
为了把办公与居住的地方区分开来,厂区在设计的时候就做好了规划,工厂门口进来的地方,右边有扶梯直上二楼,三楼的入口却是设在厂区背面,另有一条扶梯直上三楼,且那道门并不能进入一楼二楼,两居住与办公完全隔离开了。
玉兰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