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漕运活动顺利进行,西汉政府积极经营河、渭运道,还开挖了三百里关中漕渠,整治了鸿沟运河系统,并广建仓储。可见,运河为长安的建设与一代盛世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物力支持。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各割据政权的漕运多应战时之需,规模虽小,但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度支府,建立了区域性的漕运体系,为后代的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隋朝广通渠、通济渠、永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的开凿,一个以洛阳为中心的全国运河网络和漕运体系也建立起来。
各地开始建造粮仓,以供转输或积储漕粮之用。至此,隋代的运河系统与仓储制度成为了漕运史上一个重大变革。唐代以降,漕粮供应地由关东逐渐转向江淮,东南地区日渐成为朝廷的主要赋税来源,地位显著上升。
大唐对漕运体系的发展将其推向巅峰,唐有天下,“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
漕运是至急至重的事,如沈括《平山堂记》所言:“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舟车日夜灌输京师,居天下之十七。”
尽管它与今天现代化的交通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