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历来重视修心,认为“修心”乃是明道的枢纽。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守静”才是“归根复命”的宗本,正是点出了“明道”在“修心”的玄奥。
萧天石先生曾说:“虚极静笃,系心学与性学之本,为作圣功夫,亦为神化功夫”。关于“修心以明道”的具体行持,南华真人在《庄子?人间世》中提出“心斋”的修道方法进行了阐述。他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由南华真人“心斋”所揭示的“修心在明道”的功夫,不仅成为道门修心澄心以体道明道的理论基础,更为后来的修道者所奉行与阐扬。
也就是说,“明道在修心”不仅是老庄之学的枢要,也是道教正一与全真两大道派的修道总纲。正一嗣汉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在《虚靖真君语录?心说》中云:“夫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或曰真君,以其帅长于一体也;或曰真常,以其越古今而不坏也。
或曰真如,以其寂然而不动也。用之则弥满六虚,废之则莫知其所。其大无外,则宇宙在其间,而与太虚同体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