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醒来别萧墙,今朝又至末春残。
砚池满潭无从赋,落照婆娑孤影凉。
桃花短,忆悠长,风吹细柳锁轩窗。
寒蟾秋水载西楼,犹记子衿在梦乡。
这位领读的老师把这首词读了两遍,他在脑海里搜索着他曾读过的宋词,不记得有此首宋词啊?学校教学所用的教材,是国家统一标准的呀!可这首宋词是出自何人之手呢?
接下来,老师读一句,孩子们跟着读一句,他也在回味着这首宋词的意境,他听着听着,心里一阵翻腾,心说,不对,这首词在暗意一种离别相思之情。
第一句中的“萧墙”应该是取自于“祸起萧墙”中的“萧墙”二字,“一夜醒来别萧墙”说明词作者是躲过身边的一起“祸事”;紧接着下一句“今朝又至末春残”,说明这首词是春末所作;“砚池满潭无从赋,落照婆娑孤影凉”此二句,词作者在感叹自己的情怀,是什么让词作者望着墨砚而无从感怀呢?对啦,下一句“落照婆娑孤影凉”,唉,这是在伤感啊!
再往下细品,“桃花短,忆悠长”,如今是春末初夏,桃花已经凋零,可不是“短”吗?“忆悠长”,词作者在“忆”什么呢?是忆事呢?还是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