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诸夏纪 > 正文 序二 从竹书纪年谈历史的善恶
响,于是以礼教德行扩而充之。

    三代相逼,历史的婴儿时期就是如此残酷的,才有人性本恶。荀子以人生而好利、生而有疾恶、有耳目之欲、好声色,此皆祸乱战争之源,先天而来,只能通过后天而改,于是以礼仪法度化性起伪。

    孟子荀卿认知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希望能得到一个仁义礼善的天下。

    虽然荀子,在后面的儒家眼中,地位都不太高。甚至孔庙,那个儒门的圣地,也不知道他是从一开始就没进过,还是后来被人移出来了。

    我查了很久,终究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于网上有人说,是宋时理儒大兴,被移出来的,问题是理儒大兴,是在南宋,而“伟大”的衍圣公一脉,却在长江甚至黄河以北,常常披发左衽,却还自认正统。

    这些不谈,荀子虽然不被儒崇,但是化性起伪的手段,却在他弟子韩非的著作之中发扬光大。

    法家杂道家与儒家之长,终究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帝王学说之一。

    汉宣帝在教育太子之时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惜了,子不类父,汉家制度,自他而止。即便光武中兴,终汉一朝,也没有如他一般的帝王。

    汉时之儒,倒是可以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