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欺凌的波兰族裔难民的迁徙,整座城镇的人口早已突破了3000大关。
在这个只要是男人就要拿起武器当民兵的年代里,洛伦镇长可是从难民中挑选出来500多男性充当民兵,能在逃难中活下来的人中,青壮男性所占比例还是蛮大的,战乱是最高效的淘汰机制,它会把老弱妇孺轻而易举的‘刷新’掉。
而且,这个年代的平民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看似显老的男人,实际上也就30多岁,完全可以拿起武器上战场当‘炮灰’!
因此,波兰民兵中不乏精瘦的30多岁老头子兵,洛伦镇长也不需要对这些人进行所谓的军事训练,他们又不是正规军,只要能挥动镰刀扣动扳机就足够了。
最后一波波兰民兵被轰下城头后,剩余的波兰民兵再也不敢争夺城头的‘驻防权’,只能满脸绝望的举着武器对准已经开裂的木制城门。
一队队幸存波兰火枪民兵中,打的最准的人已经站在了城门的正对面,洛伦镇长不懂打仗,但城防治安官还是明白的,他本身就是一名退伍军官充任。
在治安官的整顿下,波兰火枪民兵在城门正对面的‘安全距离’外列出十多列轮射队形,按照火枪射击熟练度从第一排往后顺次递减,第一排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