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本港风情画 > 38、离散
冷味十足,一边抽烟,一边喝酒,竟然让人感觉不到粗俗。

    她继续面无表情的阐述观点:

    “只要是武打电影,而且打的精彩出奇,即使香江本土票房扑了,我们也愿意高价收购,邵氏每年产戏三四十部,基本是古装武侠,大半的本埠票房都赔钱,可是为什么邵先生不惜成本还要拍,因为武侠片在南洋吃香,随便卖一两个国家,成本可以轻松收回来。”

    这不是夸张。

    去年1982年,本港总制片量是129部,邵氏一家制片36部,占了三分之一,但是邵氏在港总票房只有6800万港币,这一年所有本港片子加起来,一共卷走4亿港币的票房,邵氏仅仅占了六分之一。

    从本港的业绩看,邵氏肯定亏钱。

    可是外埠不一样,邵氏的外埠票房大约1亿2千万港币,它拍36部电影最终是盈利的,盈利完全来自外埠。

    “还有一个因素可以决定买断价格。”朱玉莲希望香江片商按照她的想法拍戏,当然她仅仅是提建议,如何选择是片商的事情,她望着陈维云说:

    “请大牌,投大钱,大卡司制作我们出价历来高。”

    “《五福星》就是大卡司,你们为什么不高价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