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资金支持下,很快搞定了卫星天线系统微型化的研发工作--其实这玩意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只是需要理论计算出来最小直径和角度后,进行大量测试。
有了柳若依提供的研发资金同步在多地进行试点测试,很快就找到了俩个较好的尺寸,一个是不到40厘米的微型化天线,能够收到包括ATV和内地卫视台在内的几十套卫视节目。
另外一款是60多厘米的中小型微系统接收器,实现了一锅三星,能够收看上百套卫星电视节目,包括了俩岸三地上星卫视,只不过为了降低在内地推广的打击程度,柳若依让内地销售版本进行了限制性收看,去除了不和谐的电视台。
但是在对亚洲其他地区的销售版本上,根据销售对象进行了有目的的节目频道删减,定制化了不同东南亚国家的销售版本,甚至为了减少被打击的概率,每个国家版本的卫星天线还进行了当地品牌定制,工厂这边只是做加工生产,品牌和销售渠道都开放到当地人去操作。
这个策略虽然说要损失一笔不小的销售收入,但是在扩大市场和减少风险俩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具有很大的优势。
柳若依开发这个东西原本就不是为了赚卫星天线这点蝇头小利,而是为ATV在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