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国家的外国人,比例占了不少。
在介绍第一件拍卖品的时候,就遭遇了麻烦。
那是一瓶珍藏了数十年的红酒,比82年的拉菲还要稀有。由一位酷爱红酒的收藏捐献出来的。
当台上的拍卖师用中英双语介绍这瓶红酒的来历之后,现场立刻有几位外国人鼓噪起来。
他们操着半生不熟的华夏语,喊道:“听不懂!我是葡萄牙人!”“我是法国人!”“我是刚果人!”拍卖师的脸顿时就绿了。在整个拍卖生涯中,还没遇到过这么尴尬的局面。一般来说,外国人多多少少都是懂点英语的,他的英语非常流利,绝大多数的场面都能应付。可是,今晚却遇到了一些小语种国家的人们,而主办方又没有这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