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一战上颇为犹豫,尽管他非常同意我的战术安排,但是对于这种坚城,攻守双方的战损比例达到三比一都实属平常,这恐怕是他无法承受的代价。
所以在我最新一次收到的书信当中,李如松极力邀请我面谈一次,商议进军平壤之事。
我自然是欣然答应,于是很快我们就在鸭绿江边的战舰上见面,讨论怎么啃这块骨头。
李如松坐在船舱里,酒是一杯接一杯,可见他的压力何其之大。我沉默的望着他,随他喝着。良久他才说出自己的担忧,最先的一条,就是如何在倭寇的重重监视之下度过这从义州前往平壤的长长距离!
一旦潜行失败被发现、被伏击,之前的所有战果可能就毁于一旦!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之重,绝对不能允许它发生。
而且,平壤城北部的牡丹峰上还驻扎着一支骑兵,与平壤城城掎角之势,也是心腹大患,到底该怎样在对方双方的互相支援之下攻破这座坚城,还要赶在后援到来之前完成,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我静静的看着他,喝着,苦恼着,无奈着。忽然,我觉得有些好笑,于是就笑出了声。
这位大明朝的名将一脸愕然的问我为何发笑,随即明白过来,一把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