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婆婆那样要在儿媳面前立威,大家你处你的,我处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于是大儿媳对安然这个婆婆也很满意,当然了,对不纳妾的丈夫,就更满意了,一家子果然过的很好。
接下来几个儿子,安然也如法炮制,不久一大家子就人丁兴旺起来。
因人太多了,之前的三进宅子就有点住不下了,于是安然又重新买了个大宅子,好在这时家里的钱要多些了,田租加李四郎的俸禄,买个大宅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先前的宅子,安然就卖了换成了田地。
这个时代的宅子不像现代的混凝土楼房,是砖瓦结构的,如果里面没人住,很容易就会损坏了,安然不想费那个事,不时维护宅子,也不想租出去,因为这个时代的租金,肯定不会有田租来得多,毕竟这宅子价值一千两,起码能换一百亩田地,到时一年一百两田租是有的,但那宅子,租出去的话,一年不可能拿得到一百两田租的,而且还要不时维护,特别麻烦,自是换成田地较好。
四房的日子越过越好,这事经由偶尔来这儿小住的大房二房会读书的儿子传回去了,却是让李三郎夫妻气的不轻。
大房二房的孩子考试都不错,就三房一个都没考中,李三郎夫妻觉得,这肯定是老四因为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