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和他“偶遇”。
昨日回去后,凌霜既对司马问之的际遇愤懑,又对自己所说所做后悔。她有小聪明,也有一些大智慧,十余岁女孩儿的心智,已经让她能够从多方面考虑一件事情。
考虑的结果是接受现实,此事已定,并非她能左右。
十余岁孩子嫉妒之心很强,很快,凌霜又开始不忿。
如此这般,接受、推翻、再接受,司马问之在凌霜心中死去、复生、再死去。直到她自己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前来“通知”。
司马问之有心不见,拒不现身。
凌霜诚心等他回来,拒不离开。
巳时过半,日光毒辣,司马问之渐渐不能忍受,随即走向自己的居所,投降了。
“喂,你去了何处,连房门都不掩上”。看到他走过来,凌霜开口问道。
道人虽然坦荡,但个人际遇多有隐秘,出门时皆习惯掩门。司马问之不曾掩门,是见惯了俗世之人的居所多不掩门。
虽然多有战乱,普通百姓民风仍然淳朴,外出不掩门很常见。况且多是贫苦人家,家中没有值钱的东西引人觊觎,掩门多此一举。
“知道你会前来,特意开门迎你”。司马问之无意开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