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夷齐二贤让位与不食周粟之事的,江南靖士《首阳山怀古》诗:“当仁不让最周全,离却人民挽局难。世界从来无定主,何须饿死首阳山。”
当然,全国的首阳山尚有多处,也有伯夷、叔齐墓,偃师西北为孟津,会盟即为武王会各路诸侯之地,洛阳西三门峡扣马尚有遗迹可考,鉴此与伐纣有关的地名,“回师息戎”的偃师。故曰:偃师首阳山乃伯夷、叔齐真隐居所也。
站立山顶,远眺东方,只见霞光如涂,斑烂绚丽,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北望,巍巍太行横空出世,千姿百态;滔滔黄河奔流东去,一泻千里;南眺,中岳嵩山众峰插云,逶迤蜿蜒,伊洛如练,在阳光下闪烁;西瞻,伊阙朦胧,古都依稀;东顾,宋陵陈布,一片陵峦起伏。再俯瞰脚下,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上,弹奏着生活的凯歌。
魏晋帝后之陵,多埋葬于今洛阳市偃师市境内的首阳山。首阳山,位于汉魏故城的北面,东西绵延三十余里,是邙山的最高处,因日出先照,故名首阳山。在汉魏时期,首阳山也泛指城北的邙山。首阳山的每个山头又有具体山名,伯夷、叔齐庙在鏊子山顶,原邙山之巅,山南为冲积台地,北高南低。这一带北枕邙山,南望伊、洛,依山临水,是一片极开阔的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