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中,也即还在自圆其说的完善过程中。
吕祖谦,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编修,著有《书说》、《春秋集解》、《东莱博议》等,其所开创的婺学(东南学派)含宏博 彩,与朱熹、张南轩称为“东南三贤”,但终因“三贤同德同业,未至轩轾;张、吕早卒未见其上止,故集大成者归朱耳。”(由此可见,你活的久,你会是下一个风口)
朱熹与吕祖谦之间,常有写序作记的互文往来,并为吕规叔堂兄吕大防制订的《吕氏乡约》作过文字修改;吕氏宗谱首次编修,其卷首的《吕氏源流图谱序》就是由祖谦请朱熹写成,在这篇序里,言其与吕氏素有道义之交。
朱熹不远千里,水陆兼程拜访吕规叔,除了拜访好友前辈以及学术探讨外,无疑还有着劝说吕规叔,使得吕学与朱氏合流成一派,则可以好友叔父的言辞说服吕祖谦,同时也希翼借助吕祖谦来缓和自己与“心学”开山之祖陆九渊的学术矛盾。(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终在其身故后扬名,世称圣人;陆九渊则主“心即理”之说——后由王守仁继承并发扬)
事实上,朱熹终是低估了吕规叔的学术节操,吕学的性质就是不名一师,转益多师,凡有营养的就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