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想要叛逃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路一条。
在当时那种弥漫着肃杀之气的气氛下,任何一个人的逃离都只会是一个下场。
那就是重蹈自己老大的覆辙。
在他们看来陈友谅这个笑眼朦胧的书生角色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
一个连自己老大都敢杀的人,断然不会轻易饶恕一个叛变自己的叛徒。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志雄选择了隐忍,选择暂时放弃自己想要叛逃的念头,等待一个合适的时候再择机而动。
我个人认为在陈友谅的麾下,类似于张志雄一样的人物应该大有人在。
同时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大事尚未成熟之前就过多的暴露自己性格上的弱点,绝非明智选择,这也是陈友谅和朱元璋两人最根本的差距所在。
在朱元璋建立国家之后,他也进行了对功臣的大肆杀戮和对敌对势力的强行清洗,并且屠戮的手段和做法一点丝毫不逊色于陈友谅,但是那是在他拥有了绝对权利,并且敌对势力对他个人的政权形成不了任何威胁的情况下进行的。
朱元璋在建国之前的创业阶段并没有表现出丝毫这种弑杀的癖好,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拉拢很大一批人为他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