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破天踪 > 四 回乡
代又极其崇拜弥勒佛,于是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由此可见,其过程之坎坷波折。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