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
道家有内丹、外丹之分;从而导致辟谷也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药物辟谷;另一种是服气辟谷。‘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