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章节,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所在的时代,是战乱纷争的奴隶社会。他的本意是:德经的内容说成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等等类别。老子的本意: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而‘德经’的讲得就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是世俗人所必需的。
可是‘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和超脱的人生,这也就是老子为什么会在‘道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又在‘德经’里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