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破天踪 > 五零四 符文
而是指着李天的剑指喊道:“爷爷,爷爷,你刚才写得字有些我也认识,这是大篆体吗?”

    大篆 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大篆狭义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为方块汉字打下了基础。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