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的常性。《左传·庄公十四年》讲到:“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这里的妖不一定具有实体,而是指不遵循常规礼制即是‘妖’,我们常说的‘作妖’一词也是这个意思。
第二层含义才是指:自然物变成的具有人格意义的生命体,此意义上的‘妖’一般都有原形,如:狐妖、猫妖、蛇妖、花妖等。
‘怪’指自然界奇异怪诞的事或物。《说文解字》解释为:“异也。”;庄子说:“人妖物孽曰:怪。”
‘怪’,强调奇异、奇特,通常与妖连称,主要用来形容妖的长相非常奇特。‘怪’大多具有较高的法力,白天和夜里都可以活动。妖和怪的初意相近,人们习惯了将两者合称,也就逐渐模糊了两者的区别。
在《西游记》中,“妖”和“怪”就已经分不出具体的区别了。古代人们往往把妖怪的出现看成是可怕的灾祸将要发生的前兆,以为是上天对人们的警示。
‘精’,为天地万物都系精气所生,自然物能够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形成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精灵,人们称之为:精。
唐代孔颖达认为:“云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氨氯积聚而为万物也。”
最著名的‘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