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昧’为佛教术语,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又为:‘三摩地’、‘三摩提’等,含义颇为广泛。通常指经由锻炼达到的寂定心境,意译为:‘定’,‘正定’等。
‘真火’,为道教内丹学术语。指的是‘真神之火,无形之神火,先天之火’。
内丹宗门认为:有形之火为:凡火,如:燃烛之火,识神之火;无形之火为:真火,如:未燃之烛中所含先天神火,元神所含之火。
二者的区别在于:凡火乃有形有限的后天之火,真火乃无形无限的先天之火。凡火伤身,真火生神。但凡火与真火也非判然二物。二者的关系如烛未燃时火之潜能与燃时火之现实,不可分离。
修行者应养真火,而不使之转化为凡火。
据此:真火在内丹术中的含义可以简单理解为:‘无形无象的能量’。它一方面不同于有形的凡火,一方面又是有形之火得以生成的前提。
而三昧真火指的是:人体在定中所生成的能量,或是精气。这种解释与道经中的解释大体相通,但不尽相同。
道经中对‘三昧真火’的解释有很多,且不同宗门的道经就有不同的解释。其主流意见是将:三昧分为上昧、中昧、下昧;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