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非朋友赠予的物品。这些秘笈的价值,完全让人兴奋。
除了《大拳心经》之外,还有《无松拳》、《持松桩》、《横松荡叶步》三种武功,丁耒对《无松拳》没有建树,也并不想学习,但对于《持松桩》和《横松荡叶步》却有好奇之心,他翻阅过这两本秘笈。
《持松桩》和少严寺的《铁藜桩》有点类似,只是《持松桩》更有一种“巧”的特性,《铁藜桩》纯粹是“拙”。
所谓入桩似松,随风摇摆,自然之姿,落霞孤鹜,飞心若水,柔韧有余,便是《持松桩》的基本特点。
丁耒要由“拙”入“巧”,就需要练就一门“巧”的功法,《持松桩》恰巧可以应付需求,对于领悟“巧”更具帮助。
而《横松荡叶步》,却也是一门“巧”的步法,丁耒若是练就,便就如同走绳行坎,危机中自有一番韧劲,柔嫩,将身躯扭动,在“巧”中见到“拙”的真谛。所谓巧,巧妙,碰巧,一切机遇都沉淀其中,而不似“拙”的稳扎稳打,二者几乎完全两类,丁耒心中一动,知道自己要练成这两种功夫,需要花费时间。
当然,他有着“侠义榜”作为支撑,定然能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即便暂时不掌握,但基本的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