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气入内,与洪涝一般的俞大猷内气,形成冲突。
他以柔克刚,以小见大,也逐渐总结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之谈,是为他这么多年医术的总结。
之前对于“穴位”的知识中,不同的穴位之间能够组合,叠加伤害或者好处,俞大猷自身也会很多点穴手法,毕竟老当益壮。
来到丁耒这里,他也开始探索,不同穴位的组合法门。
例如他打算以古代那般“七星点苍”的手法,进行摸索,他只知道有这种法门,却不知道运用,纯粹是盲人摸象。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摸准了三个穴位组合,就是膻中穴加上命门穴加上肩贞穴的三点一线,这是来遏制他的肩膀以上的“泄气”情况。
三道穴位,纷纷挤出一丝内气,似乎在共鸣,这就有点像“气叠三阳”一般。
其实任何情况,都是有迹可循,也能够转化。特别是修行之路,往往都是人体共鸣,天地感召,人体本身就有无数个振幅,与天地的振幅几乎相类。
天地振幅,就是天雷,就是暮雨,就是晨风,而人的共鸣,就是气血,内气,脏腑。
他现在沟通这三个穴位,其实也是既在沟通气血,又在跳动内气,又在磨合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