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完毕,考生和家长们进入了另一个重要环节——估分报志愿。
相比起卷面答题,这个环节更为纠结,既担心好高骛远,又担心“浪费分数”。与考前报志愿“盲人摸象”比较,这样估分还比较有谱,毕竟刚刚考过。可和分数公布终归不同,一二十分是正常估差,差个三五十分也有可能。而往往差之一两分,可能就与某高校失之交臂。更关键的是,其他同学考的怎么样,全省报考密度如何?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本来报志愿是好事,可就因为仍然相当于蒙着眼睛,加之站位和理解不同,家长、子女之间往往争论不断,个别极端事例也不乏见。
丁驰和父母没有为此争论,因为他就没让父母参与。这倒不是他不近人情,而是担心吓到二人,从而导致志愿难产甚或难遂心愿。更为关键的是,他应该是所有考生中估分最靠谱的,因为前世已经接触过标准答案了。除非其间也有重生者,也在前世做过完全相同的试卷,并且记住了绝大部分。
尽管对于儿子的托辞有想法,但丁守诚夫妇却又非常信任儿子,相信儿子能够准确评估分数。近期连续圆满处理家中麻烦,已使夫妻二人不敢小窥儿子,而且还要高看两眼。
在完成估填志愿环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