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赚钱。”
“还有这规矩么?”
这也不是什么规矩,就是一种意识罢。世代相传下来,便是聚族而居,大家日常所熟悉的,所见到的,要么是亲人,要么是同一地方的人。大家的意识里就存在着“村里人”和“村外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区别,“村里人”排斥“村外人”、“本地人”排斥“外地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为什么称他为乞讨的呢?”
“也没为什么,反正到我们这做买卖的,习惯上都称为乞讨的。”
听了公社干部的回答,倒让琴音、钟贵、辛献等几个人面面相觑起来了。
读者朋友也许心里想着,数年后,或者十几年后,山区农村这种排斥外来人和商品经济的思想,已经被完全抛弃了。那时候再回头看看这种事,该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但没办法,现在是七十年代末,许多人的思想观念都还没有更新呢,何况是一个山区的公社呢?呵呵
回到公社的院子,钟贵、辛献直奔会议室,琴音则紧跟记录。会议室里,大红横幅挂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座谈会”字样。会议室里还集中了一些村民代表,济济一堂数十人,琴父作为小山村代表也在座。
辛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