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地想着办法。
琴音提醒,何不让河水从丰水处飞上山来呢?
琴父说,在领导面前甭胡言乱语。辛献说,这想法挺新鲜,说说看。
琴音说,在这六七十年代里,人们不是对渡槽情有独钟么?这个时代的人,整整一代人的鲜明记忆,不就是横亘田野的渡槽么?
辛献反应很快,渡槽?你是想让渡槽引水上山?
难道不行么?红旗渠不是解决了千百万农民的燃眉之急么?渡槽不是成为农业生产的神话了么?
辛献陷入沉思。毕竟,决策者和老百姓是不同的,老百姓可以随随便便提出一个方案,可行不可行是另外一回事。而决策者,可是肩负国家财政、民力、风险、后果等等一系列问题的人啊,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可随便轻率行事。
琴音见辛献不置可否的样子,继续说道,这是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时代。在六十年代同样是物质匮乏的年月,勤劳勇敢的的人民,苦战十个春秋,没有大型机器设备,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不是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一千五百公里的红旗渠么?
辛献说道,我当然知道了,红旗渠干渠全长七十多公里,为了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