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朝廷来说,此事留下来的痕迹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随之淡去。
假使当日参加金盆洗手大会的人,有谁留心圣旨上的内容的话,应该会记得上面的内容是这样的:“衡山县庶民刘正风,急公好义,功在桑梓着实授参将之职,今后报效朝廷,不负朕望,钦此。”
除去掉那些官场上的套话,这封圣旨里的重点只有一句话“实授参将之职”。
于江湖人而言,这不过是连个品级都没详定的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可是真正混迹过官场的人,绝不会这般想。
这不是什么捐钱买来的挂名官职,是正儿八经的“实授”官职!
对于一名武官而言,哪怕此人品级、散阶、勋级、爵位再高,若无另外实授官职,也无法外出领兵。
而参将一职,于实授武官体系中仅次于正副总兵。
朝廷对刘正风的重视不言而喻。
但是,这么一个被皇帝看重的未来臣子,就如此轻飘飘地死了。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段无法跨越的距离,两者相隔有多遥远,扎入皇帝心中的那根刺就有多深。
每当他想做些什么的时候,总有人前来劝诫,说什么时机未到,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