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通天元年冬月末,御史中丞郑镜思上奏,弹劾鸾台侍郎同平章事王方庆。
奏疏之中,列名王方庆大小罪责十三条,包括纵容子嗣为祸街坊,致使闾里畏之如虎,懈怠鸾台公事,本官鸾台侍郎,却长期不赴鸾台履职,以权势之便大肆购置田地,违逆朝廷方略,以宰相身份关说司法,为富商大贾护航脱罪。
这份弹章,牵强之处颇多,大多只是风闻奏事,但在政治语境中,却并不讲究人证物证,只要有个由头话柄,紧随郑镜思,权策一系的朝官如同疯虎一般扑了上来,猛攻东宫一系硕果仅存的宰相。
当头炮打出,东宫未及反应,同属东宫党羽的秋官侍郎王同皎洛阳府尹韦汛神都苑宫监杨思勖等人,相继落在砧板上。
弹劾杨思勖,倒是刻意为之,保留他东宫人马的身份,做个身在东宫心在权的暗子,不用担上东宫反噬的风险,用处也要更大一些。
朝野上下屏住了呼吸,大多盯着权策党羽的动向,也有些恶趣味的,关注起了寂寂无声的东宫,眼看着婚宴开府连番喜事之后,便是乐极生悲。
岂料局势走向出乎预料。
奏疏经通政司入内侍省,宫中女官上官婉儿逐一翻阅,在掖庭安置了几口大木箱